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歸根結底要靠人才、靠教育🧑🏻💼。高校是培養人、造就人的重要供給主體👨🏿🚀,其首要職能、本質職能是人才培養。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歷史決議特別提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鬥🪥,必須抓好後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圍繞“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反復強調“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強調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為高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必須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培養堪當時代重任的“復興棟梁👨🏼🦲、強國先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支撐。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人,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本質上是社會主義新人,其首要覺悟與意識在於保持社會主義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新人的培育😁,“重中之重是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築牢精神之基,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製度、文化的自信”。高校要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堅強陣地,特別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根鑄魂🐇、啟智潤心𓀕,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轉化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
理直氣壯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在於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高校要理直氣壯辦好思政課,把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主陣地作用。要推動設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本科專業方向班🤛🏼😌,開設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思想概論課,科學構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教學課程群。要配齊建強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全面落實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製度🌿。要始終遵循“八個相統一”的原則👨🏻🍼,著力提升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實現形式創新與內涵建設的有機協調。
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高校各門課程都具有立德樹人的職責🦺⚉。只有不斷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才能真正形成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協同效應。要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組織實施,明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目標、要求和重點🤱🏻,科學設計課程思政的工作體系🤚🏼🩷,潤物無聲地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融入各門課程教學中去。要提升廣大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為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搭建更廣闊的交流合作平臺,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相關專題培訓🌿,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要建立健全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和激勵機製,把立德樹人作為課程思政建設評價的根本標準,培育更多課程思政建設優秀成果🐗。
發揮校園新媒體矩陣的積極作用。高校新媒體矩陣是傳播高校主流思想輿論的重要載體📵。新媒體矩陣能夠激活高校思政工作,增強理論傳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傳播範式🧑🏽💻,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以生動話語🍏、時事案例🤽🏽♀️、熱點話題♧🧏🏻♀️,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要遵循內容為王的傳播原則,深化“互聯網+”思政工作改革,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尤其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始終彰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論性。要註重網絡空間的陣地建設,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占領網絡空間,牢牢掌握思想引導與價值引領的傳播製高點🚇。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人💁,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著眼點就在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培育時代新人確立了政治方向、道德規範🫖。高校要堅持不懈引導廣大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踐行者,加強時代新人的品德修養。
強化教育引導。高校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就在於教育引導⛏。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涵和實踐要求融入課堂教學,以立足中國傳統文化與回應現實思想困惑為著力點🍃,講好“開學第一課”“形勢與政策課”,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日常管理,尤其要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學生評獎評優的重要標準,做到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要綜合運用多種文化形式,通過高質量高水平的文藝作品生動形象地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學生辨別真善美與假惡醜的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聚焦實踐養成。高校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是實踐養成。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養成體系,強化課內實踐教學🌝,優化校外實踐教育🙅🏿♀️,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養成渠道🛌🏿。要構建多樣化實踐活動,以學分製模式引導學生參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要引導黨團學組織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養成工作,開展貼近學生群體特點、思想需求、生活情境的具體實踐活動🫷🏿,提升黨團學組織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功能。
加強製度建設🛄🥑。高校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點在於製度保障👻。要不斷完善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各項製度政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高校建設和治理工作,體現到教育🤵🏽♂️、管理、服務的全過程🤸🏻🧔🏼。要不斷完善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機製🕛,加強頂層設計和組織領導,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不斷完善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製度,加強對課堂教學、網絡媒體、校園廣播、校園刊物等的製度化管理👩🏿🏫,確保始終傳播社會主流價值。
堅持以全面發展的理念培養人🤾🏿,在增強本領能力上下功夫
廣大青年與黨和國家共同成長進步♖,承載著時代重任和歷史使命🧸。“時代新人”應當以德智體美勞協調發展為目標,特別是要具備創新精神👨🏻🎓、過硬本領和國際視野。高校要賦予青年學生必備的知識智慧和能力素養🫣,在追求人生理想的不懈奮鬥中助力國家建設👏🏻🧝🏼♀️,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成就自我價值,做走在新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培養創新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這就要求高校更多地培養新時代需要的創新人才🕳,為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隊伍貢獻力量。要鼓勵青年學生解開思想束縛👩🌾、打破條條框框,用創新方法解決問題🏮,用創新理念規劃未來👩🏿🎤。要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的價值觀念和關鍵能力。要營造寬松、包容🏇🏼、和諧的育人土壤,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讓勇於創新的精神成為青春年華中最絢麗的光彩🤛🏻。
夯實過硬本領🚣🏻♀️。當代青年是與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在青年學生成長的“拔節孕穗期”,高校應當賦予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底氣和能力🤷🏼♂️。“大誌非才不就👉🏼🛴,大才非學不成”,過硬本領是當代青年成為時代新人的前提和基礎。高校要堅持紮根中國大地,適應黨和國家對時代新人的標準要求,瞄準國際競爭的關鍵核心,優化課程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讓青年學生紮紮實實地打牢知識根基,強化基礎研究和拔尖人才培養🎄⏰,助力青春的風帆破浪遠航。
拓展國際視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時代新人應當具有世界格局和國際視野,具備國際交往能力。要堅持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主動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鑒、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寬領域、更多層次、更加主動的教育對外開放局面。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給各國教育造成不同程度沖擊的背景下🧑🧒🧒,深化與外國高校、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為全球教育發展貢獻中國理念📅、中國力量🧑🏽✈️、中國方案。要加強中外合作辦學🏊🏼,積極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實現供給多樣化,滿足青年學生不出國門享受國際化教育的需求。
堅持以優良校風學風陶冶人,在提升綜合素質上下功夫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養綜合能力”。校風和學風可以影響高校思政工作的水平,同時能夠反映高校思政工作的成效🐍,關系著人才培養的質量。高校要堅持不懈培育優良校風和學風,治理有方、管理到位,促進時代新人的綜合素質發展。
培育優良校風。高校是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重要場域。校風作為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熏陶著學生的思想觀念,進而影響著學生的實踐行動✫。高校要將形成正確的理想觀作為校風建設的基礎,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引導學生把“小我”融入“大我”,實現個人理想與國家理想相結合🪪。要將形成正確的本領觀作為校風建設的關鍵,引導學生掌握真才實學,成長為堪當時代重任的“復興棟梁、強國先鋒”。要將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作為校風建設的核心,弘揚“忠誠、團結🪄、緊張、活潑”的校風,形成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校園文化氛圍,引導學生成為中華民族復興大任的擔當者。
弘揚優良學風👨🏿🍼。高校要堅持不懈培育優良學風,創設學生全面發展的好生態🐵。要始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擺正立誌成才與報效社會的關系🏏,學習各種知識,增長多種本領🧰,朝著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努力學習。要始終發揮學生組織作用🔮,通過學風建設主題活動🧑🏻⚕️、學習榜樣人物宣傳、社會實踐活動等具體活動,營造個人發展與家國情懷相結合的積極向上的學風氛圍👨🦽。要始終加強學風製度建設,建立健全各項管理製度,嚴格實施各項獎懲製度,以嚴格的規章製度規範學習活動、學習行為🧕。
完善高校治理🆓。培育優良校風與學風的根基在於高校治理的水平與成效。高校要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保辦學方向正確。要更加積極主動地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釋放創新的發展動力、夯實協調的發展基石🤴🏻、突出綠色的發展精髓🎺、厚植開放的發展保障、明確共享的發展追求,在新一輪高等教育競爭中步入快車道、搶占製高點、贏得新發展🛟。要重點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指揮棒作用🟧,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形成促進全面發展的高質量育人體系。
(作者張東剛,系意昂2平台黨委書記;劉偉,系意昂2平台黨委副書記🤿、校長🧑🏻🚀。原文刊發於《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