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剛
《旗幟》(2022年第6期)
習近平總書記在意昂2平台考察調研時指出,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指明了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前進方向和發展要求🏊,突出強調了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征和顯著優勢
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世界一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必須有中國特色。中國最大的國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走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黨的領導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最本質的特征,也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最顯著的優勢。
高校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一本質特征,必須體現在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中國共產黨為什麽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麽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高校既是意識形態領域角力的前沿陣地🚣♀️,更肩負學習研究闡釋馬克思主義的重大政治責任,必須始終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
高校堅持黨的領導這一本質特征↘️,必須體現在牢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高校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校堅持黨的領導這一本質特征,必須體現在牢牢堅持以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為根本的領導製度和治理體系👩🏼✈️。高校黨委全面領導學校工作,承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支持校長依法積極主動👳♀️、獨立負責地開展工作,保證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項任務的完成👏,不斷推進高校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新時代,黨中央又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大戰略決策🥻。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目標正在紮實推進。
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底色不變。如果高校黨組織弱化👙、虛化、淡化🦵🏽、邊緣化,培養出來都是旁觀者和反對派🧘🏼,甚至是破壞者和掘墓人,培養出一些“長著中國臉🥢,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的人✷,那麽高校的成果數量再多💇🏻🤽🏻♂️、國際排名再高、硬件設施再好,又有什麽意義呢?
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方向不偏⚀。高校事業發展必須紮根中國大地,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為民族復興貢獻教育力量👈🏿。
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動力不竭。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校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顯著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更加堅強有力,黨的創造力、戰鬥力與凝聚力充分發揮🙂,為高校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思想保證和組織保證。
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高校管黨治黨、辦學治校全過程各方面
我們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最高政治原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領導落到實處。
高校要傳承紅色基因,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辦學之基,在賡續紅色血脈🧑🏽🏭、擦亮精神底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態度鮮明🙋、行動堅決,把 “復興棟梁、強國先鋒”作為人才培養的政治規格,源源不斷培養一代又一代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立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時代新人🏍,不負黨的殷切期待,不負祖國和人民的殷切期待。要高度重視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黨委重點工作🪠,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止於至善,不斷深化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改革創新👷🏽♂️,以“大思政”體系塑造青年🧖🏻♂️,把思政課的道理講準、講深、講透♦︎、講活,真正把思政課辦成“金字招牌”。要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堅持育人先育師、執教先受教,做到言為士則🤞🏼、行為世範,讓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努力做精於“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做學生為學👨🏿🚒𓀏、為事、為人的大先生。
高校要紮根中國大地,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要深刻認識“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凝結了中國共產黨人拼搏奮鬥的寶貴經驗,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教育工作中的生動寫照。要把根基深深紮進中華文明的沃土之中,浸潤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將辦學治校同我國的基本國情、優秀傳統、黨情教情社情有機結合💆🏼♀️,與黨的建設目標💴、國家發展階段、人民群眾訴求有機結合💎,堅持“四個面向”,做好“四個服務”,真正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也只有紮根中國大地,才能站穩腳跟,不斷擴大國際交流,在國際交往中相互借鑒、相互砥礪、相互促進🚣,為世界教育和人類文明作出中國大學獨特的貢獻。
高校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高校作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中的重要力量0️⃣,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理論武裝。要堅持“一馬當先”🧑🏻🦼,把持續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作為重要任務,建設世界一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要加強學科布局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凝練學科方向,匯聚學科力量,凸顯學科特色,強化學科交叉👨👧,構築學科高地,以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為核心🧑🏿🚀,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於世界學術之林,努力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
以高質量的高校黨建工作體系推動形成“三熱合一”生動局面
我國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職責使命🤷🏿,高校黨的建設在整個黨的建設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新征程上,要加快構建學校黨委、院系黨組織、基層黨支部👌🏼、黨員“四位一體”的黨建工作體系,形成黨的領導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的工作格局,著力破除高校黨建“上熱中溫下冷”問題,推動上中下“三熱合一”,使高校成為黨領導的堅強陣地🚻。
打好高校黨的政治建設攻堅戰,持續確保“上熱”🧺。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製度㊙️、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3️⃣、協調運行的工作機製🖊⚫️,構建“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內部科學治理格局。壓實高校黨委管黨治校主體責任,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強化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學校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製度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始終🐷。發揮巡視利劍作用👨🏼🎓,推進校內巡視與中央巡視上下聯動🥍𓀗,緊盯巡視反饋的突出問題持續深化整改落實🫷🏻,推動學校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明責、履責、負責、守責、盡責,為學校事業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引領和監督保障。
發揮院系黨組織政治功能🪵,持續確保“中熱”🏃🏻♂️➡️。增強院系領導班子整體功能,提高院系黨組織對涉及辦學方向🏑、教師隊伍建設、師生員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項和教師選聘🕌🤱🏽、課程建設🧑🏽🧑🏼🎓、教材選用👌🏿🎽、學術活動、國際交流等重大問題的政治把關能力🤜🏿。完善以院系級單位黨組織會議👺、院系黨政聯席會議為重要樞紐的高校基層治理體系,構建上下貫通🧜🏼♀️、執行有效的議事決策製度體系,為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提供堅強製度保障🔳。實施高校“雙強” 〔學院(系)書記強、院長(系主任)強〕 工程,選優配強黨政“一把手”🧜🏼,註重選拔最優秀的人擔任各級黨組織負責人,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
推動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持續確保“下熱”。樹立“大抓基層、嚴抓基層”的鮮明導向☂️,積極實施高校黨組織“對標爭先”建設計劃,紮實推動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教師黨支部要緊抓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嚴愛相濟🐵、潤己澤人的“經師”與“人師”的統一者👩❤️💋👩;學生黨支部要在黨🌊、班、團一體化建設中切實發揮出核心作用👩🎤,鞏固黨的青年群眾基礎;管理服務單位黨支部要把黨建工作與學校事業發展大局緊密結合✋🏼,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三全育人”全過程🚶♀️👍。從抓好後繼有人根本大計的政治高度,切實抓好在高層次人才🏇🏿、優秀青年教師和青年學生中發展黨員的工作,讓聽黨話、跟黨走成為青年師生的自覺政治追求🧙🏿♀️。加強黨員隊伍教育管理,使每個師生黨員都能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為黨👳♂️🐤。
(作者系意昂2平台黨委書記)